`
java风
  • 浏览: 56371 次
  • 来自: 北京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  • 泛泛evil: 总结的很好,谢谢分享
    JavaScript
  • wanxkl: 哇!总结的太好了。。凤哥哥,你好强大啊。。请问您跟凤姐什么关系 ...
    css应用

Hibernate

    博客分类:
  • java
阅读更多

.   Hibernate工作使用步骤? 

1.         读取并解析配置文件 

2.         读取并解析映射信息,创建SessionFactory 

3.         打开Sesssion 

4.         创建事务Transation 

5.         持久化操作 

6.         提交事务 

7.         关闭Session 

8.         关闭SesstionFactory 

二.Hibernate的查询方式有几种?

(1)导航对象图检索方式。根据已经加载的对象,导航到其他对象。

(2)OID查询方式。根据对象的OID来查询对象。Session的get()和load()方法。

(3)HQL查询方式。HQL是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,session的find()方法用于执行HQL查询语句。可以利用Query接口。

Query query = session.createQuery(from Customer as c where c.name =: customerName);

query.setString(customerName,张三);

List resultList = query.list();

(4)QBC查询方式。这种API封装了基于字符串形式的查询语句。

Criteria criteria = session.createCriteria(User.class);

Criterion criterion1 = Expession.like(name,T%);

Criterion criterion2 = Expession.eq(age,new Integer(30));

criteria  = criteria.add(criterion1);

criteria  = criteria.add(criterion2);

List resultList = criteria.list();

这种查询方式使用的较少,主要是在查询中需要用户输入一系列的查询条件,如果采用HQL查询代码会比较烦。

(5)本地SQL查询

三.Hibernate的检索策略有几种?

检索策略的作用域

可选的检索策略

默认的

运行时受影响的session的检索方法

类级别

立即和延迟

立即

影响load()方法

关联级别

立即,延迟,迫切左外连接

多对一和一对一关联为外连接

影响load(),get(),find()方法

一对多和多对多为立即检索

立即检索----立即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。

延迟检索----延迟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,只有当初次获取其属性或调用其方法时才加载。

如果将<class>元素的lazy熟悉设置为true,那么Load()方法是延迟加载。

而不管lazy是true或false,get()和find()方法永远是立即检索。

session.load()和session.get()的区别

  Session.load/get方法均可以根据指定的实体类和id从数据库读取记录,并返回与之对应的实体对象。其区别在于:

  如果未能发现符合条件的记录,get方法返回null,而load方法会抛出一个ObjectNotFoundException。执行load方法并不会真正去查询DB,只有当首次访问实体对象属性时才会去DB中真正查询。(即懒加载)

Load方法返回实体的代理类实例,而get方法永远直接返回实体类。

load支持延迟加载,get不支持延迟加载。

load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缓存和二级缓存中的现有数据,而get方法则仅仅在内部缓存中进行数据查找,如没有发现对应数据,将越过二级缓存,直接调用SQL完成数据读取。

四.Hibernate的缓存

Hibernate有2级缓存。

第一级缓存是session缓存,其是事务范围内的缓存,第一级缓存也是必需要的,无法清除。在第一级缓存中,每个持久化的实例对象都有一个OID.

第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,是一个可以插拔的缓存插件,由SessionFactory负责管理。第二级缓存是进程范围内的或者群集范围内的缓存。

五.Hibernate中对象的状态有几种?

3种状态,瞬时状态,持久化状态,游离状态。

(1) 瞬时状态----刚用new语句创建,尚未持久化,没有被session所关联,DB中也没有对象的记录。

(2) 持久化状态----跟session关联,跟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对应。

(3) 游离状态-----由持久化对象转变而来,不再和session关联,数据库中有可能存在与之对应的记录。

六.Hibernate中关于继承关系的映射方式

(1)每个类分层结构一张表

优点:简单,只需要一张表,查询效率高。

缺点:需要在表中引入额外区分各个子类的字段,不能为所有的子类成员属性对应的字段定义Not null约束。

适用范围:查询性能要求高,子类属性不是很多时。

(2)每个子类一张表,每张表中仅仅包含在当前类中定义的属性,不包含父类或子类的成员属性。

优点:支持多态查询和关联查询,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规则。

缺点:查询效率不是很高,需要通过表的内连接或左外连接进行查询。

适用范围:子类属性非常多,需要对子类某些属性对应的字段加Not null约束,且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时。

(3)每个具体类一张表,每张表中包含在当前类及其父类中的所有成员属性对应的字段。

优点:可以对子类的成员属性定义Not null约束。

缺点:不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规则,而且每个表中都存在基类的多余字段。

适用范围:一般不使用。

七.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

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供用户选择。不同的隔离级别采用不同的锁类型来实现,在四种隔离级别中,Serializable的隔离级别最高,Read Uncommited的隔离级别最低。大多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ad Commited,如SqlServer,当然也有少部分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 Read ,如Mysql

Read Uncommited:读未提交数据(会出现脏读,不可重复读和幻读)。

Read Commited:读已提交数据(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)

Repeatable Read:可重复读(会出现幻读)

Serializable:串行化

八.Hibernate的懒加载原理。

所谓懒加载(lazy)就是延时加载,延迟加载。 
什么时候用懒加载呢,我只能回答要用懒加载的时候就用懒加载。 
至于为什么要用懒加载呢,就是当我们要访问的数据量过大时,明显用缓存不太合适, 
因为内存容量有限 ,为了减少并发量,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, 
我们让数据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加载,这时我们就用到了懒加载。

延迟加载机制是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性能开销而提出来的,所谓延迟加载就是当在真正需要数据的时候,才真正执行数据加载操作。在Hibernate中提供了对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以及对集合的延迟加载,另外在Hibernate3中还提供了对属性的延迟加载。 
A、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 
如果想对实体对象使用延迟加载,必须要在实体的映射配置文件中进行相应的配置,如下所示: 

Java代码 

1. <hibernate-mapping>   

2.  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 lazy=”true”>   

3.     ……   

4.  </class>   

5. </hibernate-mapping>  

<hibernate-mapping>

 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 lazy=”true”>

    ……

 </class>

</hibernate-mapping>


     通过将class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,来开启实体的延迟加载特性。如果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: 
    User user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(1) 
    System.out.println(user.getName());(2) 
  当运行到(1)处时,Hibernate并没有发起对数据的查询,如果此时通过一些调试工具,观察此时user对象的内存快照,会惊奇的发现,此时返 回的可能是User$EnhancerByCGLIB$$bede8986类型的对象,而且其属性为null,这是怎么回 事?session.load()方法会返回实体对象的代理类对象这里所返回的对象类型就是User对象的代理类对象。在Hibernate中通过使用 CGLIB,来实现动态构造一个目标对象的代理类对象,并且在代理类对象中包含目标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,而且所有属性均被赋值为null。通过调试器显 示的内存快照,可以看出此时真正的User对象,是包含在代理对象的CGLIB$CALBACK_0.target属性中,当代码运行到(2)处时,此时 调用user.getName()方法,这时通过CGLIB赋予的回调机制,实际上调用CGLIB$CALBACK_0.getName()方法,当调用 该方法时,Hibernate会首先检查CGLIB$CALBACK_0.target属性是否为null,如果不为空,则调用目标对象的getName 方法,如果为空,则会发起数据库查询,生成类似这样的SQL语句:select * from user where id=’1’;来查询数据,并构造目标对象,并且将它赋值到CGLIB$CALBACK_0.target属性中。 
  这样,通过一个中间代理对象,Hibernate实现了实体的延迟加载,只有当用户真正发起获得实体对象属性的动作时,才真正会发起数据库查询操作。 所以实体的延迟加载是用通过中间代理类完成的,所以只有session.load()方法才会利用实体延迟加载,因为只有session.load()方 法才会返回实体类的代理类对象。 
B、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 
  在Hibernate的延迟加载机制中,针对集合类型的应用,意义是最为重大的,因为这有可能使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 高,为此Hibernate进行了大量的努力,其中包括对JDK Collection的独立实现,在一对多关联中,定义的用来容纳关联对象的Set集合,并不是java.util.Set类型或其子类型,而是 net.sf.hibernate.collection.Set类型,通过使用自定义集合类的实现,Hibernate实现了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。为了 对集合类型使用延迟加载,必须如下配置实体类的关于关联的部分: 

Java代码 

1. <hibernate-mapping>   

2. 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   

3.      ……   

4.     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   

5.      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   

6.       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   

7.     </set>   

8.    </class>   

9. </hibernate-mapping>  

<hibernate-mapping>

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

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

     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

      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

    </set>

   </class>

</hibernate-mapping>


   通过将<set>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来开启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特性。看下面的代码: 

Java代码 

1.  User user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   

2.  Collection addset=user.getAddresses();      (1)   

3.  Iterator it=addset.iterator(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   

4.  while(it.hasNext()) {   

5.   Address address=(Address)it.next();   

6. 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.getAddress());   

7.  }  

 User user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

 Collection addset=user.getAddresses();      (1)

 Iterator it=addset.iterator(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

 while(it.hasNext()) {

  Address address=(Address)it.next();

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.getAddress());

 }


     当程序执行到(1)处时,并不会发起对关联数据的查询来加载关联数据,只有运行到(2)处时,真正的数据读取操作才会开始,这时Hibernate会根据缓存中符合条件的数据索引,来查找符合条件的实体对象。 
     这里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——数据索引,下面首先将说明什么是数据索引。在Hibernate中对集合类型进行缓存时,是分两部分进行缓存的,首先缓存集合中所有实体的id列表,然后缓存实体对象,这些实体对象的id列表,就是所谓的数据索引。当查找数据索引时,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,这时就会一 条select SQL的执行,获得符合条件的数据,并构造实体对象集合和数据索引,然后返回实体对象的集合,并且将实体对象和数据索引纳入Hibernate的缓存之 中。另一方面,如果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,则从数据索引中取出id列表,然后根据id在缓存中查找对应的实体,如果找到就从缓存中返回,如果没有找到,在发 起select SQL查询。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,这个问题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,这就是集合类型的缓存策略。如果如下配置集合类型: 

Java代码 

1. <hibernate-mapping>   

2. 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   

3.     …   

4.     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   

5.       <cache usage=”read-only”/>   

6.       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   

7.       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   

8.     </set>   

9.    </class>   

10. </hibernate-mapping>  

<hibernate-mapping>

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

    …

    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

      <cache usage=”read-only”/>

      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

      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

    </set>

   </class>

</hibernate-mapping>


     这里应用了<cache usage=”read-only”/>配置,如果采用这种策略来配置集合类型,Hibernate将只会对数据索引进行缓存,而不会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。如上配置运行下面的代码: 

Java代码 

1.  User user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   

2.  Collection addset=user.getAddresses();         

3.  Iterator it=addset.iterator(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.  while(it.hasNext()) {   

5.   Address address=(Address)it.next();   

6. 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.getAddress());   

7.  }   

8.  System.out.println(“Second query……”);   

9.  User user2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   

10.  Collection it2=user2.getAddresses();   

11.  while(it2.hasNext()) {   

12.   Address address2=(Address)it2.next();   

13. 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2.getAddress());   

14.  }  

 User user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

 Collection addset=user.getAddresses();      

 Iterator it=addset.iterator(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while(it.hasNext()) {

  Address address=(Address)it.next();

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.getAddress());

 }

 System.out.println(“Second query……”);

 User user2=(User)session.load(User.class,”1”);

 Collection it2=user2.getAddresses();

 while(it2.hasNext()) {

  Address address2=(Address)it2.next();

  System.out.println(address2.getAddress());

 }


  运行这段代码,会得到类似下面的输出: 
   Select * from user where id=’1’; 
   Select * from address where user_id=’1’; 
   Tianjin 
   Dalian 
   Second query…… 
   Select * from address where id=’1’; 
   Select * from address where id=’2’; 
   Tianjin 
   Dalian    
  可以看到,当第二次执行查询时,执行了两条对address表的查询操作,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是因为当第一次加载实体后,根据集合类型缓存策略的配 置,只对集合数据索引进行了缓存,而并没有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,所以在第二次再次加载实体时,Hibernate找到了对应实体的数据索引,但是 根据数据索引,却无法在缓存中找到对应的实体,所以Hibernate根据找到的数据索引发起了两条select SQL的查询操作,这里造成了对性能的浪费,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?必须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指定缓存策略,对集合类型进行配置: 

Java代码 

1. <hibernate-mapping>   

2. 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   

3.     ……   

4.      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   

5.        <cache usage=”read-write”/>   

6.        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   

7.        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   

8.      </set>   

9.    </class>   

10. </hibernate-mapping>  

<hibernate-mapping>

   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 <set name=”addresses” table=”address” lazy=”true” inverse=”true”>

       <cache usage=”read-write”/>

       <key column=”user_id”/>

       <one-to-many class=”com.neusoft.entity.Arrderss”/>

     </set>

   </class>

</hibernate-mapping>


  此时Hibernate会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进行缓存,再次运行上面的代码,将会得到类似如下的输出: 
   Select * from user where id=’1’; 
   Select * from address where user_id=’1’; 
   Tianjin 
   Dalian 
   Second query…… 
   Tianjin 
   Dalian 
  这时将不会再有根据数据索引进行查询的SQL语句,因为此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得集合类型中存放的实体对象。 
C、属性延迟加载 
     在Hibernate3中,引入了一种新的特性——属性的延迟加载,这个机制又为获取高性能查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。在大数据对象读取时,假设在User 对象中有一个resume字段,该字段是一个java.sql.Clob类型,包含了用户的简历信息,当加载该对象时,不得不每一次都要加载这个字段,而 不论是否真的需要它,而且这种大数据对象的读取本身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。在Hibernate2中,只有通过面向性能的粒度细分,来分解User类,来 解决这个问题,但是在Hibernate3中,可以通过属性延迟加载机制,来使我们获得只有当我们真正需要操作这个字段时,才去读取这个字段数据的能力, 为此必须如下配置实体类: 

Java代码 

1.  <hibernate-mapping>   

2.   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   

3.       ……   

4.      <property name=”resume” type=”java.sql.Clob” column=”resume” lazy=”true”/>   

5.   </class>   

6.  </hibernate-mapping>  

 <hibernate-mapping>

  <class name=”com.neusoft.entity.User” table=”user”>

      ……

     <property name=”resume” type=”java.sql.Clob” column=”resume” lazy=”true”/>

  </class>

 </hibernate-mapping>


     通过对<property>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true来开启属性的延迟加载,在Hibernate3中为了实现属性的延迟加载,使用了类增强器来对实体类的Class文件进行强化处理,通过增强器的增强,将CGLIB的回调机制逻辑,加入实体类,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属性的延迟加载,还是 通过CGLIB来实现的。CGLIB是Apache的一个开源工程,这个类库可以操纵java类的字节码,根据字节码来动态构造符合要求的类对象。根据上 面的配置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: 

Java代码 

1.  String sql=”from User user where user.name=’zx’ ”;   

2.  Query query=session.createQuery(sql);   (1)   

3.  List list=query.list();   

4.  for(int i=0;i<list.size();i++) {   

5.   User user=(User)list.get(i);   

6. 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.getName());   

7. 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.getResume());   (2)   

8.  }  

 String sql=”from User user where user.name=’zx’ ”;

 Query query=session.createQuery(sql);   (1)

 List list=query.list();

 for(int i=0;i<list.size();i++) {

  User user=(User)list.get(i);

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.getName());

  System.out.println(user.getResume());   (2)

 }


  当执行到(1)处时,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: 
 Select id,age,name from user where name=’zx’; 
  这时Hibernate会检索User实体中所有非延迟加载属性对应的字段数据,当执行到(2)处时,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: 
 Select resume from user where id=’1’; 
这时会发起对resume字段数据真正的读取操作。

九.Hibernate中的一对一,一对多,多对多关联关系

1.一对多关系

public class Department {

private int id;

private String name;

//集合类型必须定义成接口类型的

private Set<Employee> emps;

}

public class Employee {

private int id;

private String name;

private Department depart;

}

Department.hbm.xml

<class name="Department">

<id name="id">

<generator class="native" />

</id>

<property name="name" />

  <!-- inverse属性含义:是否放弃维护关联关系? -->

<set name="emps" cascade="save-update" inverse="true">

<key column="depart_id" />

<one-to-many class="Employee" />

</set>

</class>

Employee.hbm.xml

<class name="Employee" discriminator-value="0">

<id name="id">

<!--  <generator class="native" /> -->

<generator class="hilo" />

</id>

<property name="name" />

<many-to-one name="depart" column="depart_id" />

</class>

2.老师和学生的多对多关系

public class Teacher {

private int id;

private String name;

private Set<Student> students;

}

public class Student {

private int id;

private String name;

private Set<Teacher> teachers;

}

Teacher.hbm.xml

<class name="Teacher">

<id name="id">

<generator class="native" />

</id>

<property name="name" />

<set name="students" table="teacher_student">

<!--先根据teacher_id到中间表teacher_student中去找对应的student_id  -->

<key column="teacher_id" />

<!-- 再根据student_id到student表去查老师的信息  -->

<many-to-many class="Student" column="student_id" />

</set>

</class>

Student.hbm.xml

<class name="Student">

<id name="id">

<generator class="native" />

</id>

<property name="name" />

<set name="teachers" table="teacher_student">

<!--先根据student_id到中间表teacher_student中去找对应的teacher_id  -->

<key column="student_id" />

<!-- 再根据teacher_id到teacher表去查老师的信息  -->

<many-to-many class="Teacher" column="teacher_id" />

</set>

</class>

脏读: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事务未提交的更新新据。

不可重复读:在同一事务中,多次读取同一数据返回的结果有所不同。换句话说就是,后续读取可以读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更新数据。相反,可重复读在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数据时,能够保证所读数据一样,也就是,后续读取不能读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更新数据。

幻读: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事务已提交的insert数据。

数据库中采用锁机制来预防并发事务的问题。

共享锁,排他锁,更新锁。

应用程序中可以采用悲观锁和乐观锁来避免问题。

(1)悲观锁---在应用程序中显示地为数据资源加锁。Select for update;

(2)乐观锁---在数据库表中增加一个版本字段。

1.在数据库中条件查询速度很慢的时候,如何优化?

  1.建索引

  2.减少表之间的关联

  3.优化sql,尽量让sql很快定位数据,不要让sql做全表查询,应该走索引,把数据量大的表排在前面

  4.简化查询字段,没用的字段不要,已经对返回结果的控制,尽量返回少量数据

  2.在Hibernate中进行多表查询,每个表中各取几个字段,也就是说查询出来的结果集并没有一个实体类与之对应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  解决方案一,按照Object[]数据取出数据,然后自己组bean

  解决方案二,对每个表的bean写构造函数,比如表一要查出field1,field2两个字段,那么有一个构造函数就是Bean(type1 filed1,type2 field2) ,然后在hql里面就可以直接生成这个bean了。具体怎么用请看相关文档,我说的不是很清楚。

  3.Session在加载实体对象时,将经过的过程:

  首先,Hibernate中维持了两级缓存。第一级缓存由Session实例维护,其中保持了Session当前所有关联实体的数据,也称为内部缓存。而第二级缓存则存在于SessionFactory层次,由当前所有由本SessionFactory构造的Session实例共享。出于性能考虑,避免无谓的数据库访问,Session在调用数据库查询功能之前,会先在缓存中进行查询。首先在第一级缓存中,通过实体类型和id进行查找,如果第一级缓存查找命中,且数据状态合法,则直接返回。之后,Session会在当前“NonExists”记录中进行查找,如果“NonExists”记录中存在同样的查询条件,则返回null。“NonExists”记录了当前Session实例在之前所有查询操作中,未能查询到有效数据的查询条件(相当于一个查询黑名单列表)。如此一来,如果Session中一个无效的查询条件重复出现,即可迅速作出判断,从而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。

 .4。Hibernate的主键生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1) hilo

  通过hi/lo 算法实现的主键生成机制,需要额外的数据库表保存主键生成历史状态。

  2) seqhilo

  与hilo 类似,通过hi/lo 算法实现的主键生成机制,只是主键历史状态保存在Sequence中,适用于支持Sequence的数据库,如Oracle。

  3) increment

  主键按数值顺序递增。此方式的实现机制为在当前应用实例中维持一个变量,以保存着当前的最大值,之后每次需要生成主键的时候将此值加1作为主键。这种方式可能产生的问题是:如果当前有多个实例访问同一个数据库,那么由于各个实例各自维护主键状态,不同实例可能生成同样的主键,从而造成主键重复异常。因此,如果同一数据库有多个实例访问,此方式必须避免使用。

4) identity

  采用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。如DB2、SQL Server、MySQL中的主键生成机制。

  6) sequence

  采用数据库提供的sequence 机制生成主键。如Oralce 中的Sequence。

  7) native

  由Hibernate根据底层数据库自行判断采用identity、hilo、sequence其中一种作为主键生成方式。

  这几种生成OID标识符的方法,increment 比较常用,把标识符生成的权力交给Hibernate处理.但是当同时多个Hibernate应用操作同一个数据库,甚至同一张表的时候.就推荐使用identity 依赖底层数据库实现,但是数据库必须支持自动增长,当然针对不同的数据库选择不同的方法.如果你不能确定你使用的数据库具体支持什么的情况下.可以选择用native 让Hibernate来帮选择identity,sequence,或hilo.

另外由于常用的数据库,如Oracle、DB2、SQLServer、MySql 等,都提供了易用的主键生成机制(Auto-Increase 字段或者Sequence)。我们可以在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上,采用generator-class=native的主键生成方式。

<!--EndFragment-->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